????◎記者 謝菁
????“糖瓜祭灶,新年來到?!痹谠S多人的記憶中,只要到了臘月,就有了香甜可口的糖瓜吃。如今,在文登區(qū)高村鎮(zhèn)脈田村,還有原所寶、原所友、王克紅、伯培明四戶人家保留著糖瓜制作老手藝。
????脈田村現(xiàn)有300多戶村民,村子制作糖瓜的歷史已有200多年。相傳,脈田的糖瓜制作手藝還是從宮廷傳來的。67歲的原所寶從小跟父親學(xué)做糖瓜,至今仍使用老一輩流傳下來的糖瓜制作方法。
????每天午飯后,原所寶開始“炒糖”。雪白的大米和香甜的小麥?zhǔn)窃?,他先將生好的麥芽用村里的石碾碾爛,然后將大米炒熟,按一定比例混合后,放到大鍋里發(fā)酵。經(jīng)過兩到三個小時,取出發(fā)酵后的糖水,轉(zhuǎn)移到新的大鍋內(nèi)進(jìn)行蒸煮、攪拌。糖的純度和黏度隨著水汽的減少而越來越高,最后糖漿中98%的水分都被炒了出來。最后將炒好的糖放到盆里,包起來放到熱炕上保溫。做完這一套工序,已是傍晚6點。
????由于冬夜的嚴(yán)寒能使處于高溫的麥芽糖迅速凝固冷卻,從而變得酥脆,所以糖瓜多在冬天凌晨制作。次日凌晨2點,村子里格外清冷,凍得人時不時打個哆嗦,但原所寶制作糖瓜的院子里卻熱氣騰騰,他和其他6個伙計正忙活著將頭天下午炒好的糖拉成糖瓜。
????兩個人協(xié)作將糖像面條一樣抻成長條,來回拉上30多次,趁著糖有了基本輪廓,幾個伙計趕緊將糖轉(zhuǎn)移到另一間房內(nèi)。這間房氣溫很低,糖很容易成形。只見原所寶將一個環(huán)狀的工具套在脖子上,工具下系著堅韌的麻繩,麻繩下連著小木槌。一手拉著糖,一手拿著麻繩,麻繩在糖上一勒,細(xì)長中空的糖瓜就劈里啪啦地掉在工作臺上,糖瓜就這樣誕生了。
????咬上一口新鮮的糖瓜,香甜酥脆,入口即化,一下子甜到了嗓子眼兒。原所寶制作糖瓜的程序非常繁瑣,而這也是制作出上好糖瓜的關(guān)鍵。
????每年從立冬這天開始,原所寶就開始做糖瓜,一直到元月十五元宵節(jié),這期間,他們一天也不休息,就連大年三十也要做糖瓜。“二十三,糖瓜粘,‘灶王老爺’要上天。”原所寶說,小年這天來家里買糖瓜的人最多,因為這一天要祭灶,吃了糖的“灶王爺”嘴甜,會在“玉帝”面前為百姓說好話,“玉帝”高興了,就會風(fēng)調(diào)雨順,有個好收成。
????132斤大米、30斤小麥,原所寶每天能制作出100斤糖瓜。不同于以前走街串巷賣糖瓜,從大前年開始,原所寶的兒子加入到父親傳統(tǒng)的糖瓜制作隊伍,他專門在網(wǎng)上開了一家店——“原老頭脈田糖瓜”,將脈田糖瓜賣到了全國各地。
????“在網(wǎng)上能賣到四五十元一斤,每天100多斤的糖瓜能在網(wǎng)上賣掉一半?!痹鶎毾膊蛔詣伲瑳]想到自己做了一輩子的糖瓜還能乘上互聯(lián)網(wǎng)“快車”,百年脈田糖瓜被越來越多人品嘗到。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