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新增“海綿城市”9.7平方公里,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(qū)80%以上“海綿化”
重建城市生態(tài) 打造會“呼吸”的威海
透水地磚鋪設的人行道、小游園,具有蓄水功能的河道,能夠集水、凈水的下沉式綠地……近年來,隨著威?!昂>d城市”建設的推進,這些融入“海綿城市”元素的配套設施已“滲透”到城市建設工程當中。
今年,“海綿城市”建設又一次進入了政府工作報告。記者從市住房城鄉(xiāng)建設局了解到,威海“海綿城市”工程建設今年將新增9.7平方公里。如今,半年已過,“海綿”項目的進展如何?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。
愛山實驗學校南側(cè)的“鏡秀湖”,它的作用是雨水回收。 威海晚報記者 薛航 攝
“海綿學校”營造生態(tài)校園環(huán)境
今年9月,又一所“海綿學?!睂⒔ǔ刹⑼度胧褂茫褪俏挥诃h(huán)翠區(qū)羊亭鎮(zhèn)大西莊村西的愛山實驗學校。
眼下,愛山實驗學校的施工現(xiàn)場可謂一派忙碌,各個崗位上的施工人員正忙著進行室外鋪裝等工作。施工現(xiàn)場負責人于圣民介紹,愛山實驗學校自去年年初開始動工,經(jīng)過一年多的建設,目前12棟單體建筑的主體施工已經(jīng)完成,僅剩室外裝修等還未完成,總體建設進度已達90%。
該??偨ㄖ娣e約4.6萬平方米,屬于九年一貫制學校,可容納學生3600余人。走在校園內(nèi),黃白相間的教學樓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亮眼。這所現(xiàn)代化的新學校,不僅規(guī)模大、設備新,還在規(guī)劃建設中融入了“海綿城市”的理念。
“滲、滯、蓄、凈、用、排”,是“海綿城市”理念的核心內(nèi)涵。在愛山實驗學校,這些理念都得到了體現(xiàn)。于圣民告訴記者,在施工初期,他們特地規(guī)劃了一個雨水收集系統(tǒng),砌筑了雨水過濾收集井,并設置了循環(huán)使用系統(tǒng),將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綠化灌溉及施工用水。
學校南側(cè)有一處“鏡秀湖”。未來,這既是校內(nèi)一道亮麗的風景,也是一個雨水回收湖。“我們在水位警戒線處埋設泄洪管道,確保在遇到特大暴雨時不積水,并能將多余的雨水及時匯入市政雨水管網(wǎng),達到蓄、用、排的目的?!庇谑ッ窠榻B,校內(nèi)所有車位均下設透水層,確保雨水及時下滲,路面不積水。校園兩處庭院還鋪設了透水混凝土,既保證雨水快速下滲,補充地下水,又能達到地面美觀的效果。
此外,校園內(nèi)多處花壇為下沉式花壇,可及時吸納路面雨水,可減少灌溉花草的用水。
“海綿公園”增強城市生態(tài)活力
正在建設中的愛山實驗學校,將為廣大師生創(chuàng)造美好的校園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。而同樣運用了“海綿”元素的張村鎮(zhèn)景湖公園現(xiàn)已完工并投入使用,成為了周邊居民散步休閑的好去處。
景湖公園是一處小游園,位于張村河中下游,總面積5.5萬平方米,總長度約2.2公里。漫步在景湖公園中,不少居民會發(fā)現(xiàn),公園的地面看起來總是濕潤潤的。這便是公園中“海綿”元素的神奇之處。
景湖公園的地面均由透水地磚鋪設而成,這種透水地磚能夠快速吸收地面雨水,使雨水下滲至土壤中。如此一來,雨天時,地面不積水;晴天時,土壤中涵養(yǎng)的水分又能保持地面濕度,達到降低地面溫度的作用。
環(huán)翠區(qū)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,去年年初,景湖公園分兩期進行了改造升級。改造過程中,除了綠化、花化景觀效果的提升,娛樂休閑功能的強化,“海綿城市”理念的運用也使公園的生態(tài)功能大大增強。
“原來的景湖公園面積較小,綠化帶的面積自然也有限,改造后,原來的普通地磚全部更換為透水地磚,綠化帶的蓄水能力也得到了極大提升?!惫ぷ魅藛T介紹,公園內(nèi)的綠化帶部分設置為下沉式綠化帶,能夠很好地保證雨水下滲,同時,綠化帶面積的增加也增強了綠地的蓄水能力。此外,景湖公園沿河而建,改造后的公園蓄存雨水不再如改造前那樣排到馬路上,而是被引入張村河中,用以增加河道的蓄水。
現(xiàn)在的景湖公園,綠樹成蔭,夏花成海,儼然是張村鎮(zhèn)一道亮麗風景,更是一處受到居民好評的、具有生命力的生態(tài)景觀園。
威海已建成“海綿城市”27.7平方公里
重建城市生態(tài),讓城市自由“呼吸”,是“海綿城市”建設的目標?!昂>d城市”項目并非孤立項目,而是融入在各式各樣、大大小小的項目之中,發(fā)揮著“海綿”的效用。
市住房城鄉(xiāng)建設局城建科工作人員介紹,威海自2016年起正式推行“海綿城市”建設,截至2018年年底,威海共建設“海綿城市”27.7平方公里,部分住宅小區(qū)、市政道路、學校、公園、廣場、綠地、河道等,皆融入了“海綿城市”的理念。這些分散在城市各處的“海綿”,正在人們不知不覺中,形成著城市新的“呼吸系統(tǒng)”,調(diào)節(jié)著城市的局部小氣候。
今年,威海繼續(xù)推進“海綿城市”建設,新增“海綿城市”9.7平方公里。這名工作人員表示,去年,威海編制的《威海市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》通過了專家評審,威海將以初村河、澇臺河等6個流域為試點流域,采用下沉式綠地、植草溝、透水鋪裝等措施,發(fā)揮自然生態(tài)功能和人工干預功能,提高城市排水、防澇、防洪和防災減災能力,推進“海綿城市”建設。
與此同時,威海還將按照城市建成區(qū)面積5%的年均速度,對城市道路和綠化設施等分批進行“海綿化”改造。到2020年,城市建成區(qū)25%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,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;到2030年,城市建成區(qū)80%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。
隨著一項又一項“海綿城市”改造項目的實施,河暢岸綠、山青海藍、人水和諧的“海綿威?!?,正在變?yōu)楝F(xiàn)實。(威海晚報記者 李林 通訊員 曲鵬 遠梁毅)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