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抗疫的最前線,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,對威海市婦幼保健院呼吸內(nèi)科主管護師雷小娟來說,都是一種挑戰(zhàn)。翻開她的日記,似乎是一道記憶的閘門,一頭兒連著五光十色的過往,一頭兒牽著咬緊牙關(guān)的當下。
雷小娟(右)和同事在方艙醫(yī)院。紀哲 攝
日記里有緊張、溫暖、恐懼、感動……馳援武漢的日子,注定不同尋常,愿一切小別離都有大團圓。
以下為雷小娟日記內(nèi)容:
660公里、1小時47分鐘,這是濟南飛往武漢的時間和距離,也是我已經(jīng)非常熟悉的兩個數(shù)字。我是湖北天門人,相對于其他同事來說是“來”到武漢,而對于我是“回”到武漢。
疫情之下,每次只要看新聞,電視鏡頭里掃過的每一個畫面,我都會流淚,像是案板上的砧肉,心臟隨著新增數(shù)字的公布,被一刀刀割下去,持續(xù)生疼。大年初一,我就開始一次次找到醫(yī)院護理部主任,“討”一個馳援武漢的名額,這無關(guān)高尚與偉大,我也并不是英雄,只是這里是我的家鄉(xiāng),有我的親人,我有千萬個理由要回來。
到達湖北,飛機盤旋在半空中,看著腳下的土地,村莊由公路一個個串聯(lián)起來,有好幾次,我閉上眼都不敢睜開,怕眼淚會流下來。我終于回來了,心也可以安寧下來了。
這里是我熟悉的武漢,我看過武大繁花似錦的櫻花雨,也享用過熱氣騰騰的熱干面,融入過武漢的熙熙攘攘。如今,這里卻是我從沒見過的武漢,這樣的冷清太陌生,大街上空無一人,建筑物安安靜靜佇立在那里,大嗓門的武漢人那漢腔漢調(diào)聽不見了。
我多想能快點、快點、再快點。所以,當我穿上防護服,護目鏡的綁帶狠狠的壓向眼眶,夾得耳朵一陣陣生疼;防護服的領(lǐng)子蓋過兩層口罩,讓呼吸變得困難時,我內(nèi)心反而涌起一種踏實的愉悅。我在通過自己的努力,讓我的家鄉(xiāng)盡快正常運轉(zhuǎn)起來。
怎能不感動?身邊的同事用最短的時間學(xué)習(xí)了武漢話,現(xiàn)在說話可以在“威海話”和“武漢話”之間隨意切換。他們把這里當家,把武漢人當親人,才會這么細心地要用自己家鄉(xiāng)話來和患者們對話吧?
最近好幾個患者跑過來跟我說飯菜真好吃,我再次莫名感動,我可愛的家鄉(xiāng)人正在認認真真地與這場疫情進行著勇敢的斗爭。你看,生活在這里的每一個人,都在竭盡全力讓這座城市好起來。我相信,冷清的街道后面,流淌的更多是溫暖和堅強!
前兩天是父親的生日,視頻撥通后,母親講不到幾句,一把挪開鏡頭。我心里明白,盡管嘴上不說,父母的心其實始終懸著。
通過窄窄的手機屏,傳遞出的還有8歲女兒軟萌的聲音:“今天老師給留了篇作文,題目是《媽媽,我想對你說》,我已經(jīng)寫好了開頭?!?/p>
“那你讀給媽媽聽,好不好?”
女兒鄭重的拿起了本子,小小的身體深呼吸了一口氣,一秒、兩秒、三秒……手機屏幕上提示著時間一直在變化,女兒張了三次嘴,在說出“媽媽,我想你”幾個字后,再也沒有讀出后邊的內(nèi)容,小臉上卻掛滿了眼淚。
直到現(xiàn)在,我都不知道女兒的作文中,寫的是什么。不過我相信用不了多久,我就可以回到家親眼看了。如今,武漢的春天已經(jīng)到來,樹梢上花骨朵正積攢力量,等待綻放。到時候,我會帶著女兒再來,讓孩子看那武漢普通人的市井生活;看那櫻花爛漫時,賞花的人比花還多的場景。我一定會讓孩子再寫一篇作文,里面不是一個人的故事,而是一座城的故事。(Hi威??蛻舳擞浾?楊彩明 通訊員 譚雅琴)